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吴昊民间配资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与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已同步投产安全运营1年,贡献油气超50万吨。
作为这两大“国之重器”建设的总指挥,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建设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华祥扎根南海26载,参与16座油气生产平台与5艘FPSO的自主设计建造,带领团队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将亿吨级油田寿命延长近30年,形成全球首创的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中国方案”,获授“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所带团队获授“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为国产FPSO打造海上超级工厂“定海神针”
刘华祥初出茅庐的“第一功”,是2000年在我国南海第一艘国产FPSO“南海奋进”号新建项目中担任总体结构工程师,历时28个月为这艘15万吨级钢铁巨无霸打造了近3000吨重的不解脱内转塔式单点系泊系统,成为抵御百年一遇台风时稳固的“定海神针”。
面对国内该项目“无人区”,刘华祥一头扎进图书室,查阅历年国际FPSO设计相关的全部论文,登门拜访多家国际知名船级社专家,最终大胆提出单点系泊腿的布置由1×8均布型式改为3×3分组型式,攻克台风条件下系泊系统强度不足等难点,同时创造性提出一端固定、一端滑动的“以柔克刚”模块支墩设计方案,破解模块支墩与船体甲板刚性连接带来的应力超限问题,实现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台风期间无需解脱内转塔式单点系泊FPSO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
2002年起,刘华祥屡担重任、创新方案、优化设计,主持设计建造“海洋石油111”号等项目,使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FPSO迈入世界一流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表彰。“每次技术突破,都是我国海洋工程的一次大突围,中国人要掌握主动权!”刘华祥践行了初衷。
在3000米深水区刻下中国油气开采新坐标
奋楫向“深蓝”,刘华祥2006年迎来南海油气开发新召唤——向3000米深水区进军,设计建造我国首座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
这是中国海洋工程史上从未有过的刻度:作业水深从500米跃升至3000米,既要抵御南海百年一遇的台风,又要在茫茫大海中精准定位,更要突破国外对深水技术封锁的巨大挑战。
作为项目副总经理,刘华祥带领团队“白+黑”技术攻关,寒来暑往一干就是5年多。最终,“海洋石油981”号于2012年首钻成功,创造6项深海工程技术“世界首次”、10项装备性能“国内之最”,荣膺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2年起,刘华祥相继主导恩平油田群一期、二期和流花16-2油田群的建设,使南海东部油田深水区迄今累计贡献原油超1000万吨。
面对流花16-2油田群高温、高含蜡、高气油比的“三高”特性以及深水复杂单点系泊系统、世界最长距离变频供电技术等世界级难题,刘华祥组织带领多个小组技术攻坚,提前交付我国最大作业水深、全球先进的“海洋石油119”号FPSO,在400多米水下实现生产设施“穿针引线”式精准对接,攻克深水单点系泊系统建造集成、国内首套浮式轻烃回收系统等“大考”。2021年8月,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流花16-2油田群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独立开发深水油气田的国家。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书写“碧海丹心”生动注脚
“工程人有两个家,小家是家庭,大家是工程建设一线。”刘华祥说。一个项目建造多久,他就坚守现场多久,夫妻俩长期两地分居,孩子成长无法陪伴……而南海东部油气生产设施大多浸润着他的心血与汗水。
2015年冬,刘华祥父亲病危。他匆匆赶回家送别老人最后一程,随后强忍巨大悲痛,陆、空、海星夜兼程重返海上建设现场。2016年春节,恩平23-1平台的海管被渔船拖挂受损急需抢修。他放弃团圆坚守海上70天,带领团队创下国内海管修复最快纪录。
伴随“国之重器”相继投用、“智慧油田”相继崛起,南海东部油田已成为全国第七大、海上第二大油气生产基地和中国南方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近三年油气年产量连续突破2000万吨油当量,原油增产总量约占同期全国原油增量1/3。步入新发展阶段,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作为国家增储上产的主战场和深水战略的主力军,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深水油气田”奋进。刘华祥的目光也投向更远的“深蓝”民间配资,带领团队在南海更深处镌刻中国能源工业的新坐标,为新时代海洋强国、能源强国建设书写“向海图强”的碧海丹心。
杨方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